課程:策略聯盟建立研究
學號:96152025
策略聯盟定義為兩家或兩家以上為達成共同的策略目標,藉由資源共享,功能互補的手段,彼此降低成本與風險,提高競爭優勢而締結合作的一種契約關係。學校採取策略聯盟方式,可共同發展區域性特色並提昇學校組織績效,其主要功能(郭維哲,2003):
(一) 互補作用,強化學校組織抗壓力:學校彼此間的策略聯盟,期能透過學校間不同型態的策略聯盟而獲得效益,降低經營成本,以解決發展上的問題。
(二) 多元參與,提昇學校組織適應力:提供多元型態的發展策略,有助於學校發展的觸角多元化,並透過共同的參與,形成堅強有力的學校專業團隊。
(三) 資源整合,降低學校經營成本:透過策略聯盟能有效整合資源,增進效率,並能防止資源的浪費,達成資源共享與發揮最大效益。
(四) 建立品質,提昇學校組織競爭力:集眾人之力發展的成果,能去蕪存菁,發展出高品質的策略,能有效提昇學校組織的競爭力。
學校透過策略聯盟的運作,形成新的組織體系,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共同合作,改善組織的缺失。學校策略聯盟的形成因資源依賴、目的不同、地理環境、發展程序而有所不同,但共同的目的無非是要取得更優勢的發展空間,提昇學校的競爭力,讓學校得以永續經營與發展,因此無論是相似或相異的背景因素,一旦聯盟形成,就必須透過對話與溝通來進行整合,以達到雙贏。其次,最重要的是在選擇策略聯盟的同時,若能將學校間文化相容性、過去合作經驗、資源互補性一併考慮進去,而學校教師藉由聯盟的機會,不斷彼此激勵、分享與對話,並增強教師目標承諾的能力與人際溝通的能力。
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
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公共關係營造之研究-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
課程:公共關係營造之研究
學號:96152025
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有計劃且持續運用個種行政管理行為、溝通媒介服務、行政策略等傳播方式,經由校內外公共關係,形成學校、家庭、社會民眾雙向回饋,多元交流,促進相互了解,建立和諧關係,以獲取民眾的支持、信賴、協助,進而發揮學校的功能。所以若能善用學校週邊的社會資源
可達到的功能有:1.輔助學校教育實務,如課程內容的驗證等。2.提供師生個人興趣及專長的學習或培育。3.藉由專業諮詢單位,協助解決學校各種困難,如司法訴訟、師生適應不良等。4.給予師生參予社會關懷活動的機會。 換句話說,學校若能善用社會資源結合地方有形、無形的力量,推動如環保、文化、藝術、地方民俗、社區景觀維護、敦親睦鄰等活動,不但能執行政府教育政策,達成學校教育目標,更能促進社區發展,形塑終身學習的社區。
目前比較多的學校所運用的社會資源,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類:1.公共機構或個地社會資源:如故宮博物院、台北美術館、天文館歷史博物館、順益原住民博物館、紙博物館等各類私人或政府成立的社教機構。2.專業諮商中心:兒童服務機構、青少年服務機構(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機構,包括行為輔導、心理健康、休閒生活等)、法律諮詢機構、醫療相關諮詢機構等。 3. 各種基金會:彭婉如基金會、勵馨基金會等。
因此學校應更有效運用社會資源的策略,以落實學校公共關係的可行策略,所以可行有步驟有:
蒐集詳細資料,建立社會資源資料庫、暢通平日聯絡溝通管道,建立情感、 配合學校活動或考量學校特殊需求,經常運用社會資源、納入學校公關計畫對象,經常感謝、回饋等,最重要的是有計畫性培養專業人才,才能有效落實在學校和教師。
學號:96152025
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有計劃且持續運用個種行政管理行為、溝通媒介服務、行政策略等傳播方式,經由校內外公共關係,形成學校、家庭、社會民眾雙向回饋,多元交流,促進相互了解,建立和諧關係,以獲取民眾的支持、信賴、協助,進而發揮學校的功能。所以若能善用學校週邊的社會資源
可達到的功能有:1.輔助學校教育實務,如課程內容的驗證等。2.提供師生個人興趣及專長的學習或培育。3.藉由專業諮詢單位,協助解決學校各種困難,如司法訴訟、師生適應不良等。4.給予師生參予社會關懷活動的機會。 換句話說,學校若能善用社會資源結合地方有形、無形的力量,推動如環保、文化、藝術、地方民俗、社區景觀維護、敦親睦鄰等活動,不但能執行政府教育政策,達成學校教育目標,更能促進社區發展,形塑終身學習的社區。
目前比較多的學校所運用的社會資源,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類:1.公共機構或個地社會資源:如故宮博物院、台北美術館、天文館歷史博物館、順益原住民博物館、紙博物館等各類私人或政府成立的社教機構。2.專業諮商中心:兒童服務機構、青少年服務機構(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機構,包括行為輔導、心理健康、休閒生活等)、法律諮詢機構、醫療相關諮詢機構等。 3. 各種基金會:彭婉如基金會、勵馨基金會等。
因此學校應更有效運用社會資源的策略,以落實學校公共關係的可行策略,所以可行有步驟有:
蒐集詳細資料,建立社會資源資料庫、暢通平日聯絡溝通管道,建立情感、 配合學校活動或考量學校特殊需求,經常運用社會資源、納入學校公關計畫對象,經常感謝、回饋等,最重要的是有計畫性培養專業人才,才能有效落實在學校和教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