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
公共關係營造之研究-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

課程:公共關係營造之研究
學號:96152025


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有計劃且持續運用個種行政管理行為、溝通媒介服務、行政策略等傳播方式,經由校內外公共關係,形成學校、家庭、社會民眾雙向回饋,多元交流,促進相互了解,建立和諧關係,以獲取民眾的支持、信賴、協助,進而發揮學校的功能。所以若能善用學校週邊的社會資源
可達到的功能有:1.輔助學校教育實務,如課程內容的驗證等。2.提供師生個人興趣及專長的學習或培育。3.藉由專業諮詢單位,協助解決學校各種困難,如司法訴訟、師生適應不良等。4.給予師生參予社會關懷活動的機會。 換句話說,學校若能善用社會資源結合地方有形、無形的力量,推動如環保、文化、藝術、地方民俗、社區景觀維護、敦親睦鄰等活動,不但能執行政府教育政策,達成學校教育目標,更能促進社區發展,形塑終身學習的社區。

目前比較多的學校所運用的社會資源,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類:1.公共機構或個地社會資源:如故宮博物院、台北美術館、天文館歷史博物館、順益原住民博物館、紙博物館等各類私人或政府成立的社教機構。2.專業諮商中心:兒童服務機構、青少年服務機構(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機構,包括行為輔導、心理健康、休閒生活等)、法律諮詢機構、醫療相關諮詢機構等。 3. 各種基金會:彭婉如基金會、勵馨基金會等。

因此學校應更有效運用社會資源的策略,以落實學校公共關係的可行策略,所以可行有步驟有:
蒐集詳細資料,建立社會資源資料庫、暢通平日聯絡溝通管道,建立情感、 配合學校活動或考量學校特殊需求,經常運用社會資源、納入學校公關計畫對象,經常感謝、回饋等,最重要的是有計畫性培養專業人才,才能有效落實在學校和教師。

沒有留言: